当前位置: 管理办法   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发表于:2018-01-13 关注 

  《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

  发布时间:2018-01-13 08:44:39


  到2018年底打造高质量产业功能区及园区11个

  

  制图 申娟子

  为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和发展,提升城市产业能级,记者昨日获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于11日印发了《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到2018年底,全面形成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及考核体系,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五位一体”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建设推进责任主体;打造11个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高质量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高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产业成链成圈,城市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区域特色有力彰显。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形成一批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的现代产业新城、特色街区、特色小镇。

  明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

  全面完成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总体规划编制

  围绕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我市将坚持以产业新城、特色街区和特色小镇为主要形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制定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规划,引领全市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高质量、品牌化发展。

  《方案》提出,我市将全面完成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规划编制思路,有机融合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等多种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精准配置和布局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发展所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要素和功能,充分彰显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特色风貌、文化特质。2018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总体规划编制。

  在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面,《方案》还提出,我市将充分落实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总体规划要求,2018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导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土地使用、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城市设计引导等。

  建立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项目准入目录

  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承诺制

  《方案》提出,我市将建立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高质量、差异化政策保障机制,增强产业聚合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传统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向共生型产业生态圈升级,打造基于服务和价值创造的虚拟产业生态圈。

  在建立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项目准入目录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修改完善《成都市产业园区设计规划导则》,2018年1月底前完成并正式出台。以《成都市产业园区设计规划导则》《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项目准入指导目录》为基础,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2018年6月底前建立项目准入目录,明确主导产业细分行业,制定分行业的项目准入标准。

  《方案》还提出,我市将制定差异化产业引导政策。创新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政策支持体系,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内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承诺制,下放区(市)县经济管理权限,将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年度新增财税收入中属地政府所得部分原则上全额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及产业发展,针对性布局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倾斜,促进产业向功能区及园区聚集。完善空置低效用地评估监督和退出机制,合理疏解非主导产业的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

  精准定位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

  建设发展共同体

  围绕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我市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有效机制,搭建共赢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为加快推动校院企地合作对接,《方案》提出,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和建设需要,精准定位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加强沟通对接,细化合作内容,协商合作方式。2018年3月底前,全市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完成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2月底前,全市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完成与央企、省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方案》还提出,进一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要根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协商沟通,确定利益分配机制和分配方案。建立有效管理和保障机制,《方案》提出,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沟通协调,建立调解、评价等有效管理机制以及沟通、决策、运营等保障机制,实现合作的长远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明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新经济发展定位

  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

  我市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着力营造创新创业一流生态,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方案》提出,我市将明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新经济发展定位。围绕全市新经济发展“六大形态”及其代表性产业,结合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分析研判,明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新经济发展定位、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等。

  为加快引育新经济企业,《方案》提出,我市将按照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新经济发展重点,结合发展实际,大力引进培育新经济企业,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新增新经济企业5000家以上。同时,《方案》还提出,我市将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选取发展速度快、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建立针对性扶持政策,强化跟踪服务、主动服务,助推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或潜在“独角兽”企业。2018年争取培育2家以上“独角兽”企业。

  建立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

  人才信息库和新型人才工作站

  我市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建立高质量人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推动人力资源和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战略目标、产业发展和资源禀赋高度契合,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在建立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人才协同信息库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结合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产业特征,建立人才统计体系,全面开展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人才统计工作。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和信息化建设,2018年6月底前,建立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人才信息库。推动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开展人才开发、管理工作,定期形成人才分析报告,科学研判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人才形势,引导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间人才有序流动,推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在建设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新型人才工作站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根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实际,统筹利用政务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园区科协等机构,新建或联建新型人才工作站,提供政策宣传、活动组织、服务咨询、项目申报等服务。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新型人才工作站全覆盖。

  优先策划包装产业功能区及园区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

  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扩大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融资规模,提高资本与项目的配置效率,切实解决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发展资金需求。

  在运用PPP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大力推进PPP模式,借助社会资本设计、融资、建设、招引、运营等方面优势,优先策划包装产业功能区及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

  同时,《方案》还提出,产业基金优先支持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产业发展,加大成都发展基金对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向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聚集。在创新融资模式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支持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企业发展股权融资、专利质押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多渠道为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8年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完成专利质押融资7.5亿元。

  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

  推进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

  在全面建设高品质基础设施网络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全覆盖、系统性策划设计一批高品质、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动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内部道路、慢行交通成带成网,加快联通全市重要交通节点,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进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能源利用、危废物处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地下空间等市政设施网络;加快建设高速、泛在、互联、智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建设智慧产业功能区及园区。

  为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方案》提出,我市将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建设、功能化配套、市场化推进”的要求,以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主导产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由项目业主委托专业机构根据行业特点、入驻(租赁)企业需求等制定标准厂房设计方案,明确差异化建设标准。坚持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原则,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8年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标准厂房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

  而在科学打造专业化楼宇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着力推动老旧楼宇更新改造、专业楼宇有序打造,全面提升楼宇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引导楼宇开发商自持物业,发展专业化、特色化楼宇经济。2018年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专业楼宇200万平方米以上,认定甲级、超甲级商务写字楼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商业、办公楼宇持有比例不低于50%,存量楼宇平均入驻率不低于70%。

  同时,《方案》还提出,我市将有序推进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按照《〈关于建设各类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完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住房配套。着力优先服务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按质按量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增强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

  此外,《方案》还提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前瞻性、差异化建设布局商业、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服务配套;加快建设生态区、绿廊、绿道、小游园、微绿地等绿化系统,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同时,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政务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市场营销服务平台等。

  建立招商引资分工协作机制

  组建招商云网和产业生态建设联盟网

  围绕产业生态圈构建,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创新招商理念、优化招商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

  《方案》提出,我市将建立招商引资分工协作机制。强化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由市、区(市)县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跨领域、跨部门组建专案专班,统筹研究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和落地,协调解决服务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建立市、区(市)县、产业功能区及园区联动招商制度,以区(市)县和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为主、多部门协同招商。强化市级统筹,鼓励协作招引重大项目。市级有关经济部门围绕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特别是500强企业组建专班,长期跟踪、“一对一”服务、以商招商。市级其他部门根据职能职责配合完成要素保障、政策兑现等工作。各区(市)县强化工作推动,建立重大项目专项推进小组。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项目落地促建协调服务。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招商目录,《方案》提出,我市将围绕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主导产业,瞄准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关联配套企业,进一步细化产业招商目录,推动开展补链招商、强链招商、扩链招商。同时,搭建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招商平台,组建招商云网和产业生态建设联盟网,整合市场资源、公共资源、数据资源,加快提升产业集聚、生态圈建设综合服务能力,形成资源换产业、市场换投资的招商模式。

  搭建良好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推动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方案》提出,我市将明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推进工作分工,增强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务实性,不断提升领导和组织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推进力度。

  在强化领导定点联系督导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全面落实领导联系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工作制度,由市级领导、有关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牵头,定期督导调研,听取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在落实市级部门牵头责任方面,《方案》提出,我市将按照《关于建立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服务,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

  同时,《方案》还提出,进一步明确区(市)县主体责任,积极整合各类要素资源,负责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具体推进工作,确保取得工作实效。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管理服务职能,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良好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推动项目加快落地见效,增强主观能动性,妥善解决企业反映的实际问题。(记者 杨彩华 文豪)